/

人文新湖州(四)| 南浔:推动农旅全面融合发展

来源:南太湖号 时间:2022-12-07 阅读量:

2022-12-07 20:00 | 阅读量:
+订阅

▲《看见》专栏节目视频


作为全省首个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,南浔区正将优质农业资源和旅游产业相融合,在全域打造多元化农旅品牌项目,让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。


在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荻港鱼庄,开展了一场热热闹闹的蚕茧手工艺课。小学生们都说没想到蚕丝不仅有白色,还有黄色,而且还能有这么多种玩法。



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蚕茧手工艺课老师朱玲玲介绍:“课程就是根据桑基鱼塘上的特色所创建的,比如和鱼、桑之类有关,像捕鱼、豌豆饭,这种都是跟当地的民俗相结合的一些课程。”

   


一边是小学生们正在进行的蚕茧手工艺课,另一边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学生们在进行一场实地艺术绘画创作。


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测绘与市政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曹刚剑告诉记者,学校师生来这里有10余次了,今年年初还挂牌了劳动实践育人基地,希望在新校区落地以后,能够和地方乡镇加强联动,尤其是能通过青年的学生来助力乡村振兴、乡村建设。



乘坐“摇摇渔舟”、靠岸边农户家品尝小吃……作为10个亲子乐园片区之一的和孚荻港片区,正通过进一步挖掘桑基鱼塘资源形成体验类旅游板块,成为研学的目的地


南浔区和孚镇副镇长胡国华向记者介绍他们主要是通过研学,借助荻港鱼庄的师资力量,包括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,让参加研学活动的游客,重现这里知识,让大家在研学过程中体会到乐趣。



作为全国推荐的60个农耕文化实践营地之一,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也是湖州市桑基鱼塘农耕文化实践基地,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“桑基鱼塘系统核心保护区”所在地。近年来,以鱼桑农耕为主轴,充分挖掘其资源,目前基地占地面积已达700亩,其中可供劳动设施面积近300亩。


南浔区和孚镇党委书记潘雪祥说:“结合我们荻港现有的桑鱼文化的研学基地,以及每年一次的鱼文化节,想从农文旅融合的角度,还有生态研学的角度来进一步来开发拓展双遗产的这一块资源,让这一块能够更好地走出南浔,走出湖州,走出长三角。”



和孚围绕桑基鱼塘不断做文章,而练市把羊肉和红美人柑橘结合在一起,办起了特色旅游节庆活动。


南浔区练市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袁峰峰说:“通过举办农事体验活动来增加知名度,把游客吸引过来,我们下一步继续增加的产品的附加值,还有带动农户就业。”



依托着湖羊养殖、“红美人”柑橘等特色农业产业,南浔区练市镇持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和质量。目前,红美人的种植面积超过了4000亩,还建立了红美人产业体验园、休闲旅游观光园。


南浔区练市镇党委书记王国权告诉记者,接下来可能要投资3000万元重点来打造研学科普馆,创客中心等一些基础设施的配套,力争明年国庆节正式开园。以此提升整个西堡红美人基地的游乐体验感。



南浔聚焦“产业融合”和“促进共富”两大主攻方向,整合辖区内10个镇街独有的标志性农文旅元素,通过打造南浔古镇以及对练市、双林、菱湖三个古镇的规划改造,围绕和孚荻港片区、练市农业大观园片区、旧馆港廊儿童摄影小镇片区,全力打造20个标志性项目,打造全域多元化、全家参与、深度体验的“长三角亲子乐园”旅游品牌项目,这将形成全天候、多元化的旅游路线,推动南浔农文旅产业及相关配套设施发展。


南浔区政府党组成员,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卫良表示:“将不断加快我们目前20个标志性项目的提升改造建设,进一步做好项目内容、配套等方面硬件能力的提升。加大招商力度,针对亲子主题,精准招引,谋划新建配套齐全的标志性龙头项目。加快地方研学课程的开发,充分挖掘南浔人文和自然资源特色,研发南浔长三角亲子乐园地方研学课程体系,让南浔长三角亲子乐园成为研学的目的地。”

 

《看见》有感


挖掘优势资源、整合全域力量,近年来南浔从探索到实践,不断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、发展活力和自身潜力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,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无疑是题中之义。未来的每一步该怎么走、怎么走好,还需要创新理念、科学规划,不遗余力将产业做大做强做深做透,让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美好愿景照进现实。

 

编辑:施璇

责编:蒋莹


>>>点击前往<<<

0
相关推荐

前往南太湖号发表评论